水城印象
【水文赋】闲话河下的水龙会
时间:2018-02-26

□刘怀玉

水龙局遍布街巷,自愿者协调消防。

过去最有效的消防器具莫过于水龙。一个村庄,一个社区都要置备一台或两台水龙。水龙存放在一个容易出入,交通方便的地方,一般在寺庙、祠堂或空余房屋里,人称水龙局。局中除了水龙以外,往往还存放着配套器材,如水龙喷水嘴、挠钩、火球和铜锣等。铜锣是报警和开道的,火球是金属灯具,用杆子高高挑起,灯可摇晃而不灭,而且照得远。一遇火灾,即可抬上水龙,拿上这些物件奔赴火场。

现在有了现代的消防设备,原来的水龙、水龙局成了古董,有一些博物馆收藏了水龙,楚州博物馆就收藏了一台。水龙局也成了文物景点,列入保护,加以维修。某地过去有一处,名叫济安水龙局,维修了以后请我为之撰联。我报以“神抟高低运转令万民既济,龙吟文武激扬保一方平安。”此联首二字嵌“神龙”二字,切局之性质;末二字嵌“济安”二字,切局之名称。

有人感到不通俗,不大理解。其实不是不通俗,只怪现代人对古代水龙结构与操作不了解。所谓水龙,其实就是一台人力操作的杠杆式水泵,有两个金属泵桶,固定在一个椭圆型木质大水桶内。水桶中可盛水约若干立方米。上有一根很长的横杠,连结二泵活塞上端,按动便可使二泵活塞交替作上下运动,从而吸进并压出水来,喷射出去。喷水的嘴子叫龙头,可作360度的旋转,以便调节方向,对准着火地方。龙头口径有粗有细,粗的出水量大,射程小,适合近距离喷洒,俗称武嘴;细的出水量小,但射程远,可达10米以外,适合定点清除,俗称文嘴。“高低运转”,指水龙之操作情状;“文武激扬”指水龙粗细水嘴之喷水。如果了解这些,就会感到不是不通俗,而是极为通俗形象。

明清时代河下是淮安的重要商埠,商人的园林别墅星罗棋布,商铺林立,人居稠密,防御火灾非常重要。河下消防机构历来比较齐全,多为民间自行建立的。据文献记载,咸丰十年(1860)捻军焚掠以后,仍有水龙局七处,分布在泰山殿、中街、湖嘴、小坝、估衣街、竹巷、礼字坝等地方。河北东西里等处尚有三处,共有十处。各水龙局都有一支自愿参加的救火队伍,由清一色年富力壮的男子汉组成,人数多达2030人不等。其中有抬水龙的,有挑水注入大水桶中的,有持水龙头的,有持火球照明的,有持挠钩拆毁着火点和妨碍喷水障碍物的。这种组织称之“水龙会”。每遇火灾,各局莫不争先恐后,赶往火场救援。实际上是一场大会战。会战必须有协调机制,否则会发生彼此践踏,有时为争上下,或争水源,或因水误泄他人衣服,往往由口角而转为互相殴打。据记载,同治十二年(1873)冬天的一个晚上,灵惠桥东发生火灾,救火过程中,中街与礼字坝两水龙局发生矛盾,相互撕斗,反置火于不问。这种情况引起地方士绅的关注,事后之冬月十五日,退休官员杨鼎来自费召集十局人员,在花巷头火星庙祭祀火神,并送每局猪肉十五斤,酒一坛。目的是协调各水龙局的关系,一方遇事,八方一起行动,十局互相支持,所以后来河下的防火救灾方面非常协调有效。

前年,河下在花巷修复一处水龙局,司事者又请我撰联。我报以“潜乎街,蛰之巷,神佑仁里;飞在天,战于野,威镇上邦。”联中讲的都是龙,语出《周易》。全联皆讲龙之行动神功和无上神威,处处讲龙,但无一“龙”字。自以为颇合水龙局之义,但是真有点不通俗了。好在近年来许多影视剧中,在武林格斗时常有“龙飞在天”、“龙战于野”之类的术语出现,可以帮助人们产生“龙”的联想。

  

    刊于2012226日《淮海晚报》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