忆水趣事
【运河水】渡口记忆
时间:2018-07-10

  □张顺志

  傍晚,我站立板闸榷关的老码头边,与清澈而安静的里运河融为一体。在这从小长大的渡口,夕阳勾起内心怀旧的清愁,因生产生活之需而诞生的板闸渡口,那几十年来往渡河的经历,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。

  百年渡口像是家的咽喉,更似出入家门的必经之地。童年时的渡船是木头的,船身多处都被修补过,看上去既破旧又狭小,只能载上十来个人。只要船一行,交错的木桨就会发出唧唧的响声。那时渡口也真够热闹非凡,由于方圆十几里只有板闸这个古老集镇,不仅板闸两河之间几个村的老百姓,就连黄码乡、盐河乡等附近乡镇的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,卖菜买菜的,买卖各种农副产品而赶集的,加之上班上学的,走亲访友的,真可谓是熙熙攘攘,车水马龙,可以说行人从不间断。渡工虽忙得汗流浃背,但心里高兴,毕竟有丰厚的收入。由于每天必须乘船的缘故,我们这里特别是靠河两岸的村民几乎个个都成了渡船能手,就连那些每天多次过河的中学生们,渡船也成了他们必备技能,每当船家忙碌时都会搭上一把。

  俗语说“隔河千里远”。天气晴好时,一渡10来分钟也还算方便,可一遇到恶劣天气,特别是对面不见人的浓雾或八九级的大风雷雨的天气,那过一趟河可真难了。无论你是想去东岸或是西岸,如果船在对岸,你只有一个对策,那就是耐心地等待。船上有人还好,这等待总是有限的;若是船上没人,这等待就成无限的了。不足百米的河面,有时曾花过一两个小时,真是隔河千里远呀,把急于上班、急于上学的人急得直跳也无法可想。这又培养了人们良好的耐心。单是这等待,就给了我无数美好的回忆。

  岁月像里运河水一样不竭地流淌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变和提高,步行变成骑自行车,肩抬担挑变成平板车拖拉,船小船破已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。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,土泥的变成水泥的码头,木船木桨声变成小火轮的机器声。

  渡口还是人们涮洗、取水、说话的好去处,青少年夏日的游泳池。这渡口就像他们的亲人,一会儿不见就想。百年渡口分明也是一条纽带,连接着从农耕到工商的社会流变,见证了生活的变迁、历史的发展。

  缓缓转动脖颈,端详眼前流水,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。渡口两旁架起的一座座拱桥如一道道银练,连接着两岸,方便着人们的往来。已经步入老年的我,在充满魅力的里运河岸边一点点地捡拾过去的痕迹,捡拾文化的遗存。百年渡口,是我内心萦系的情结,我好像不是在寻找过去,只是寻找我的心情,让心回到最开始的地方。

 

刊于2018年7月8日《淮海晚报》A4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