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水风采
【长淮风】通淮连运第一河——金宝航道
时间:2018-06-07

金宝航道是一条具有航运、输水、行洪、排涝等综合功能的河道,全线贯通后不仅是金湖境内的主航道,同时沟通了淮河——洪泽湖——宝应湖——大运河之间的交通运输。

□王作礼

金宝航道亦称金宝河,位于金湖和宝应两县境内。它沟通了淮河和运河两大水系,既是京杭运河通往淮河的主要支航道,又是南水北调东线重要输水河道。

早年,金宝航道只是金湖通往宝应的水上运输小型船只航道,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金宝航道分为四段,自东向西为:1969年兴筑大汕子隔堤时,在堤防北侧取土区从南运西闸至张鼓墩形成的河道;接着便是张鼓墩到涂沟大河之间的老唐港河;再向西延伸到宝应湖地区淮南圩北侧蔡花港老河槽;接下来就是1969年兴筑三河拦河坝时东侧坝下河槽。从宝应县境内的南运西船闸到金湖县境内石港船闸,全长39.79公里。

金宝航道中段唐港河,是一条古老的自然河槽,西接涂沟河(明永乐年间为避湖运风险开凿的漕运捷径),通三河、洪泽湖、淮河,东连大汕子河(古称永和沟,东晋永和六年开凿,为邗沟第二次路线之一段),下通高邮湖,自明清以来一直为宝应湖正常水位时的重要航道,但当时并未直连京杭大运河。

1970年春,在三河拦河坝北侧兴建了石港船闸,1971年又在大汕子隔堤北侧运河西堤上兴建运西套闸,通航建筑物均已建成,但由于宝应湖地区过去为淮河下游滞、蓄洪区,唐港河、蔡花港河床淤塞严重,影响船只通行,从而使已建的船闸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,为了沟通运河与淮河之间的水上运输,经江苏省治淮指挥部批准,金宝航道疏浚工程列为入江水道工程的补助项目,由金湖县组织施工,完成金宝航道疏浚和部分河段开挖工程。金宝航道按六级航道标准施工,河底宽20米左右,河底真高3米上下,可航行300吨级单体轮舶。工程于197111月上旬开始施工,施工河段是蔡花港与唐港河河段,施工河段长21.8公里,参加施工民工12900人,增援突击施工时超过2万人。施工60天,全靠一副肩膀两条腿,肩挑人抬完成土方171万立方米。工程于19721月上旬胜利竣工。因为施工是充分利用原有河道,在河中开河,河底挖河,淤泥深,渗水量大,难工多。许多地段淤深达1.5米以上,含水量大,严重影响施工,工地上只有采取深挖垄沟的办法,开挖2米以上超过淤土层的“超深垄沟”,排除积水,爽干淤泥,为施工创造条件。淤泥、沙土不好挑,民工们就用“布兜子”、箩筐抬,克服一切困难,战严寒、破冰霜,坚持施工。

金宝航道是一条具有航运、输水、行洪、排涝等综合功能的河道,全线贯通后不仅是金湖境内的主航道,同时沟通了淮河——洪泽湖——宝应湖——大运河之间的交通运输,成为京杭大运河的支航道,为淮、运之间的航运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,尤其在京杭运河沿线工程维修施工期间,金宝航道来往船舶急增,大量外省船只通过这条航道东来西往,日运输量超万吨。

20107月,金宝航道作为输水河道列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进行“六改三”工程施工,其中从张鼓墩到涂沟河避开唐港河,取直线新开一段长5.2公里的河道,其余河段按照三级航道的标准进行疏浚拓宽,河底宽度达到2045米,输水能力150立方米/秒以上。金宝航道的建成,提高了水上运输能力,促进了运西城乡经济发展,群众誉之为“黄金水道”、“水乡生命线”。

    刊于2018年6月3日《淮海晚报》A4版